二、速食麵面制食品的加工技術

速食麵是僅次於麵包的國際性方便食品。速食麵的種類主要分為油炸速食麵、非油炸速食麵和速食濕面三大類,目前,油炸速食麵占總產量的90%左右,且今後一段時間仍將是速食麵的主導產品。

(1)原料和輔料:
 1.
麵粉:我國目前尚未制定速食麵專用粉的品質標準,但從速食麵的嚼勁和複水性等方面考慮,建議選擇符合下述指標的麵粉:濕麵筋30%~32%,粉質曲線穩定時間≧4分鐘,降落數值≧200秒,灰分≦0.5%。

 2.
:水質要求參考如下:硬度≦10度,pH7. 5~8.5,鹼度≦50毫克/千克,鐵≦0.1毫克/千克,錳≦0.l毫克/千克。

 3.
油脂:多採用棕櫚桐油作為油炸速食麵的油炸用油,也可搭配適當比例的豬板油以增加產品風味。選用油炸用油時,首先應考慮油脂的穩定性,其次為風味、色澤、熔點等。

 4.
抗氧化劑:為防止油脂氧化變質,應在炸油中適當加入BHA、BHT、TBHQ或天然抗氧化劑。

 5.
面質改良劑:主要有複合磷酸鹽、食鹽、碳酸鉀和純鹼、乳化劑、增稠劑、穀朊粉、增筋劑、雞蛋等。當小麥粉品質有缺陷或生產高品質的速食麵時,往往要添加多種面質改良劑。

 6.
色素:可使用桅子黃等天然色素來使麵條產生好看的黃色。

(2)工藝流程 (略)
(3)技術要點:
 1.
和麵、熟化、壓片、切條:這幾道工序的工藝要求與掛麵生產相同。

 2.
波紋成型:面片由面刀縱切成條後垂直落入波紋成型導箱內,經導箱下面短網帶的慢速輸送形成波紋。麵條下落的線速與短網帶線速的速比通常為7:1一10:1,波紋的疏密受此速比的影響。另外,導箱上的壓力錘重量也是影響波紋成型的又一因素。短網帶向前輸送一段距離後,將波紋麵條卸到連續蒸面機的長網帶上,二者的速比約1:4~1:5。這樣,最初形成的緊密波紋面帶被拉得比較稀疏、扁平,目的是便於蒸熟。

 3.
蒸面:一般採用傾斜式連續蒸面機,蒸汽壓力為0.15~0.2兆帕,機內溫度95~98℃,蒸面時間90~120秒,麵條a化程度可達 85%以上。為節省占地,已有多層沙轉式連續蒸面機投入生產。

 4.
著味:該工序有的設在蒸面與切斷之間,有的設在入模與乾燥之間,用於生產調味速食麵,方法為噴淋調味液或浸漬。

 5.
切斷、折疊、入模:從連續蒸面機出來的熟面帶被旋轉式切刀和托輥按一定長度切斷,即完成面塊的定量操作。接著,折疊導板將切斷後的面塊齊腰對折(生產碗裝面不需對折),並由入模裝置輸入油炸鍋或熱風乾燥機的模盒中。入模裝置有六線並立入模機和三線分列入模機兩種,前者適於大型廠,後者適於中小型廠。

 6.
乾燥:主要有油炸乾燥和熱風乾燥兩種方式。採用微波乾燥、速凍乾燥或真空乾燥等高新技術的尚不多見。

    油炸乾燥:油炸設備為自動油炸鍋,主要的油炸技術參數為:前溫130~135℃,中溫140~145℃,後溫150~155℃,油炸時間70~80秒,炸油周轉率≦16小時,油位高出模盒15~20毫米,油炸後面塊水分≦8%,為控制炸油劣變,應定時檢測油脂酸價、過氧化值、碘價等的變化。為降低面塊含油率,應注意油鍋內溫區設置、面塊油炸前的含水量、油炸時間、添加劑的使用、面塊瀝油裝置等因素。
    熱風乾燥:廣泛採用往返式鏈盒乾燥機,熱風濕度為70-80℃,相對濕度≦70%,乾燥時間約45分鐘,乾燥後面塊水分≦12%。

 7.
冷卻、包裝:在冷卻機內經吹風強制冷卻至室溫或略高於室溫,然後加入調味湯料進入自動包裝機,用符合衛生要求的複合塑膠薄膜(袋裝面)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(碗裝面)完成包裝,後者將逐漸被可降解材料代替。

 8.
湯料製備:湯料是決定產品營養價值和口味的關鍵,亦關係到產品的檔次和等級。速食麵品牌的競爭,實際上已演變成湯料的競爭。湯料的種類按其內容物可分為粉包、醬包等。所用原料主要有鹹味料、鮮味料、天然調味料、香辛料、香精、甜味料、酸味料、油脂、脫水肉菜、著色劑、增稠劑等。各種原料的比例應遵循一定規律並結合豐富的調味經驗來確定。速食麵中兩種湯料的參考生產過程如下:

 粉包:原料預處理 → 混合 → 過篩 → 包裝 → 成品
 肉醬包:原料預處理 → 熬煮 → 絞碎 → 調味 → 加熱 → 包裝 → 滅菌 → 冷卻 → 脫水 → 成品

【王利容、何東平《糧油畜禽產品貯藏加工與包裝技術指南》】